五月吧论坛【 藕心文苑 】[ 天涯隔壁 ] → 【史诗】色诺芬

  共有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史诗】色诺芬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妖·气⑩足
  1楼 二褂高级  350帖  2016/12/19 22:05:00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0 届 遇语还羞 可恋不可说 与子成说 可遇不可囚 若只如初遇 一遇倾心 亭亭遇立 静胡沙 糖小沫 海豚
【史诗】色诺芬  发帖心情 Post By:2024/4/2 0:39:45 [只看该作者]

色诺芬是谁?
一本《长征记》流传了2000多年了,是西方军事家们争相学习的军事书册。而色诺芬就是写《长征记》的人,讲述了他本人跟随希腊雇佣军前往波斯帝国后返乡发生的故事。在拿到推荐信向老师苏格拉底商讨是否可以前往之时,色诺芬肯定没有想过,居鲁士的长征之路会失败,而他将面临无法回家的困境。

在《长征记》这本书中,人物众多,以希腊军队的角度来讲述那段历史,当然,在对一些人物的介绍之中,借用别人的角度,但是,在讲述回希腊的过程中,客观地阐述了希腊雇佣军的回归艰辛。在面对多于十倍的敌人他们如何改变作战方式,利用各地的地势一次次从阿尔塔泽西斯的追军手中逃离,军官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士兵们跟随,而军官之间应该怎么做才能统领军队?

根据历史学家讲述,此时的色诺芬已经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希腊雇佣军首领克利尔库在签定休战协议时被谋杀,与他同往的还有几名队长和两百多位士兵。群龙无首让整个希腊军人心惶惶,此时,色诺芬站起来,统领军队,在行军途中,他遵重事物变化规律、利用各种地势应战、明白人心所盼、放手军官们对自己下属的领导,把军队溶成一条心——回家。

在仅仅200多页的记录里,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平铺直述的讲解,寥寥几字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战场的残忍一目了然,看者无不心惊,其中有一段:
“在这次追击中波军步兵伤亡甚众,而其骑兵不下十八名在峡谷被活捉。希军不待吩咐,自动把敌尸残伤毁形,以使敌人一见惊骇丧胆。”
在冷兵器时代,轻骑兵的速度最快,重骑具有更好的防护力了,与步兵的力量形成对比,能够活捉对方的骑兵,除了在人数上的优势,更主要的是利用地势。后一句则更加地体现了战争的残忍,攻心术不仅仅用于谈判桌上,战争的场地同样可用。
色诺芬不止一次说到希军的的纪律,不仅仅是在有钱时购买军粮,没钱的时候,为了生存,也只抢夺当下物资——要逃回希腊,辎重会成负担,所以,他们一路轻装前行。

什么是勇者?是明知危险,却依旧向前。如何判定危险,如何为未知的危险做一个计划,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世界是一段不断重复的历史,很多已知的危险,都以著书的方式进行流传,我们在这些书册中寻找方法,解决已知的困难,并预防不可测的危难。而什么是可传承的?在色诺芬的意识里,一样东西要被人们记住,应以最少的词句贴切地表达事件本身的走向,减掉那些华丽的形容词,才能更准确地传达他所要表现的事物,所以,这本只有200多页的书,流传了下来。

当然,色诺芬在《长证记》中对波斯帝国繁华的描写,一万对百万的战力破灭了波斯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勾勒起很多希腊人对波斯帝国的向往,导至更多的人前往,这其中有战争,也有贸易。影响最大的便是他的师侄亚历山大,一直从希腊打到了上印度,若非远离家乡的思念让士兵无心应战,若非他没有受伤,他们征战的步伐还应向东,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即便止步于此,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物,那么随着时代进步,反战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本史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4/2 20:13:19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