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笑傲江山 】[ 狼埔军校 ] → 狼埔军校第51期【醉饮天下】斩将夺旗F酒神队旗帖:变  

  共有88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狼埔军校第51期【醉饮天下】斩将夺旗F酒神队旗帖: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調
  1楼 三褂初级  461帖  2016/11/1 11:22:00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倾尽年华,执手天下 点击进入抢亲页面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3 届 15杀木人神兵 16杀无竞维人 18杀江山写意 19杀匆匆那年 20杀浮槎仙客 22杀征途 23杀风吹沙泠 24杀乱世长歌 25杀烬馀 26杀明月长庚
狼埔军校第51期【醉饮天下】斩将夺旗F酒神队旗帖:变  发帖心情 Post By:2019/4/30 0:58:54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中西方改革层出不穷,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究其原因,是是否适合当下的国情。很多人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古代的改革措施,和现代的制度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说,西汉末年的王莽就推出了土地改革的制度,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而这一举措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重演了一遍,那就是我们熟悉的土地改革。不得不说,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大背景下能想到用这种方式,既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又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百姓的利益,放在今天来看,仍然不过时。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因为土地长期私有,这种改革无疑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因此王莽的失败也就是注定的了。

再举一个关于王莽的例子。王莽不仅想要搞土地改革,还想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市场变得规范有秩序。这个词语我们也不陌生。与土地改革一样,对经济进行调控,同样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人们一向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这项改革当然也遭到了滑铁卢。那么我们站在王莽的角度去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上一个阶段,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事情。

新中国的成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在这面大旗的背后,其实也带了许多来自中国历史的缩影和启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之下,以及自古以来注重农耕的优秀传统,使得中国人中最庞大的群体就是农民,正好对应了无产阶级。人多好办事,无论是改革还是战争,无论是屈辱还是反抗,中国人就像白居易笔下的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一个倒下又有更多个站起来。

历史上不乏改革,但是改革的背后暗藏着多方势力的较量。各方势力之争自古以来就不是个新鲜事,像后宫争宠、前朝争斗、皇帝、宦官与大臣之间的较量,向来屡见不鲜。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诗人之所以成为了诗人,就是因为在政治上站错了队,比如刘禹锡、柳宗元等,这是小环境。再举个大环境的例子,拿明朝来说。人们都说,明朝是自己把自己玩坏的。大臣跟大臣斗,大臣跟宦官斗,大臣跟皇帝斗,皇帝被宦官忽悠等等,奇葩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似乎所有朝代的公公,都没有明朝的公公level高,因为比较有名的(大多数是恶名)公公都出现在明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朝有东厂。明朝不仅有东厂,还有锦衣卫,这两个机构都归皇帝管,既然大家是平行的机构,但性质又特殊,自然就想高对方一筹,争斗也就应运而生。锦衣卫里有帅气的小哥哥,而东厂里面都是变态的公公。和正常的男人不同,他们追求的只有金钱和权利,所以在这方面他们尤为变态。所以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里,幕后黑手往往就是东厂的某公公,动还动不得,因为皇帝也许也拿他没辙。毕竟皇帝也要人伺候。

因为有明朝的前车之鉴,清朝对大臣们进行了重新的规划。最明显的就是取消内阁,设立军机处。明朝的内阁大臣加起来的重量可是丝毫不亚于皇帝,皇帝想要在后宫修个什么新房子,都要征求内阁大臣的意见。这时候大臣往往会说:皇帝,您没有钱。所以……所以到了清朝,皇帝就把这个烦人的内阁取缔了,设立军机处,一方面在下达命令时有人代笔,另一方面决策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上,所以“军机处”这个名字表面上听起来很机密的样子,实际上只是皇帝的高级秘书罢了。没有了大臣们的干扰,皇帝当然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才会出现后面的慈禧太后干政,把清朝彻底玩坏的事情吧。他们的失败恰恰体现在所谓的“高明”上。

由此看来,所有的制度,其实看似完美但都有不完美之处,有些是因为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有些则是因为本身的大环境就有先天的局限性和不足。比如说人们的思想明明就在逐渐开化,再完美的封建制度,都不可能再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必须走上改革的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点,必然进行质变,不质变,就只能等待消亡。我们遗憾汉唐的衰败,悲痛宋朝的灭亡,慷慨明朝的覆灭,惋惜清朝的腐朽,但这都是它们必然的终局。从西方的改革到东方的改革,我们都知道“变”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是否我们身处“变”的环境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是制度在变化,科技、生活都在变化着。可能对于古人来说,五年、十年的生活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五年、十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剧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所有的角落都卯足了劲开着科技这列快车极速前进,中国当然也不甘示弱。但是中国目前在科技文化方面的进步与古代的进步在大环境方面又有所不同。春秋战国出诸子,魏晋风流出贤士,他们的故事至今为人传诵。而当时的社会并不安定,在这样的局面下英雄才有了用武之地。那样的时代已经遥不可及,对于历史来说,值得千千万万个回眸。在当下,无需太多思想的变革,因为生活早已从务虚转为务实,风花雪月也好,壮志凌云也罢,不过是盛世繁歌下的锦上添花。对历史的回望固然重要,但我们终究要向前看。

最近在看学习强国,文章在构思方面难免受些影响,历史是一面镜子,许多已经发生的事在过去便早已印证。初高中所学的历史不过是皮毛,历史其实很有趣,在段子野史之外,我们从中看到过去,预判未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