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笑傲江山 】[ 狼埔军校 ] → 狼埔军校第51期【醉饮天下】斩将夺旗A酒池肉林旗帖:无题  

  共有102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狼埔军校第51期【醉饮天下】斩将夺旗A酒池肉林旗帖:无题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1楼 二褂高级  365帖  2016/11/1 11:04:00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一点詞心 点击进入抢亲页面調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3 届
狼埔军校第51期【醉饮天下】斩将夺旗A酒池肉林旗帖:无题  发帖心情 Post By:2019/4/29 20:00:03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写过一篇周易,仅是浅尝辄止,未有深入其中,是以有些遗憾。今天有机会,想再聊一聊这本奇书。
  
  周易的产生,源自于古人对未知的崇拜。放眼世界各大古文明,类似的传说和信仰并不少见,绝非我国古代先贤所独有。因未知而恐惧,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还有人会因未知而思索,这是少数贤者的做法。
  
  古时的人们对自然界很多现象都不明所以,出于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原因,或者希冀能准确预知到将来,故而会创立一种学说。相传河图洛书便是因此诞生,这也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从河图洛书引申开去,在《尚书》和《易传》中都有记载,而后又影响出伏羲八卦,这也被认为是我国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和风水等文化领域的源头。
  
  我是无神论者,对于神鬼之说并不感兴趣,对周易产生好奇,也仅是因为对于古代文化的向往,以及对于古人思维方式的好奇。先秦时代,先贤们观日月江河,有诸多的不解,更有茫然之后的深思。诸子百家大放异彩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竞相争鸣,后世也认可,这是华夏文化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绽放。
  
  周易以及它所代表的思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成为绝对的主流,但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包括并且不限于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和文学等诸多领域,都可以管中窥豹,领略到些许风韵。
  
  从源头上追溯,周易起源于河图洛书。从本质上探索,河图洛书其实又是数学范畴内的知识。上古时期的先民,自然不会通晓那些高深的知识,然而大道至简,老子也说过一生万物,可见事物的本源是相通的。由此可见,脱胎于河图洛书的周易绝非只是装神弄鬼那么简单。关于河图洛书的详解,网络上有很多资料,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不可否认的是,周易在创立最初,的确是先贤们试图找到一种方式,可以预测到神灵的旨意。后来它被奉为儒门经典和六经之首,被道家列为“三玄”之冠,乃至于被誉为“大道之源”,靠的不仅是占卜算卦。这得益于后来儒道法弟子对经文的注解,以及对内容各方面功用的详解,使它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进一步对古代社会种种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对于周易的兴趣,其实多半来自于此。
  
  这样一部从上古传说中演绎出来的书,从最早的占卜算卦,直至成为华夏文化源头上地位尊崇的经典,这其中可以说囊括了自先秦到明清时代、泱泱数千年华夏文明发展演变的厚重历史。若想要探究我们民族文化长河的珍宝,周易自然是绕不过去的重要关节。
  
  先秦诸子百家的时代,我一直心向往之。
  
  那些散落于尘埃中的稷下论战,既是历史风烟,也是先贤风骨。
  
  我遥望那些卷帙里的片段,总会心有戚戚。譬如那山涧之间,鬼谷子曾搅动风云变幻,又好像濠水畔的那场诡辩,庄子他老人家曾梦见翩翩飞蝶。大梁宫殿里孟子曾说起安乐与忧患,兰陵学馆里荀子愁思问天。
  
  如此种种,便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所以我更加好奇,在那些风姿迥异的华彩篇章里,周易又有怎样的神奇之处,让古往今来那么多大儒先贤沉醉其中。最早的时候,我对周易的认知也不过是神神鬼鬼之流,后来尝试着去了解之后,才深刻领悟到自己的肤浅与无知。仅一点,我国最早的辩证法思想,便是萌芽于周易,成型于老子笔下。
  
  众所周知,辩证法思想广义上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而周易中对于神灵的敬畏可以归纳为唯心主义的范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居然出自同一部书中,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真正的智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上古时期先民对于自然的深度疑惑,有太多解不开的问题,故而会出现各种角度的思索,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之一。而后两千年,华夏文化关于哲学的研究很难再进一步,更多的是对先贤学说的注解和总结。
  
  这很难说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是应该敬畏,或者是惭愧。
  
  周易成书后,并未耗费太多的时间,便影响了当时的各家学说。
  
  之前我一直在说先秦诸子百家,而在儒家学说成为正统之前,儒、道、法、阴阳等等流派都有各自的阵地。唯有因周易而生的易学对其他学说有很强大的渗透力量,进一步发展出儒家易、道家易和术家易等分支,可谓是融合交汇。
  
  这样的融合极大丰富了周易的内容,但同时也让其他家的学说更加完整。孔子也曾受周易的影响,提出“正名”的观点,以及后世诸多大儒,从周易中参详出自己的理论,更是数不胜数。至于周易的内容,为了避免引用过多,且网络上可以轻松查到,便不再多讲。总而言之,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周易的思想触角,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感觉不到。
  
  我直到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对周易有多了解,仅仅是一些肤浅的接触,更谈不上研究。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更是因为对那个思想爆炸发展年代的向往,才会尝试着去接触。也因此,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天地之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只要与人牵连,便会受到各种各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想必这样一个直观又深刻的命题,并非每个人都有思考过。从文化和历史中吸取养分,在我看来是很聪明的选择。起码很多道理,前人都有详尽的论述,很多时候我可以借来一用,对于这样的拿来主义,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多读多想,才会避免一些笑话。
  
  时至今日,我不会再认为周易只是教人怎么分辨五行八卦,怎么知晓阴阳乾坤,即便我对这部浩瀚如烟海一般的著作还停留在门前观望的状态,我也会尽我所能地认真研读。至少在我看来,将时间花在这上面,远远胜过胡思乱想与闭门造车。
  
  毕竟无数先贤的智慧,足以教会我很多道理,让我不再偏执地独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