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藕心文苑 】[ 瀛洲论剑 ] → 【音为有你】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

  共有17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音为有你】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冠冠
  1楼 海客  1570帖  2022/4/12 14:42:21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破军十二号 点击进入抢亲页面狼埔机器人 点击进入五月兵器兵法二十四篇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4 届 纹籽乖 乖不了 梵音七槃 云胡不喜 既遇君子 波妞 宗介 古德猫宁 浅蓝心语
【音为有你】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  发帖心情 Post By:2024/2/2 0:01:58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现自己能听懂音乐的时候,我是有点高兴的。因为我在很长时间都是一个音盲。

不仅仅是音乐,当我发现我能将自己训练得会修图会调音会写字的时候,我都是很开心的。

因为在很长时间里,我都不会这些。

到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为这些高兴呢。大概是,某些不会的东西还是不会。比如我无法在引用高斯的证明的情况下自证代数学基本定理。

用于感知的右脑已经足够发达了,用于推理的左脑呢?

前段时间,我沉溺于这样的学习模式,不断的给自己加载数据库,从其中归纳总结,生成最合适的方案。

但假如我知道这些其实是原始逻辑,那么我究竟是在加载数据库,还是在污染数据库。

人脑最容易接受的,不是正确的信息,而是不需要验证的信息。

那么,由这样的脑袋创造出来的作品:文学、绘画、音乐;值得我花更多时间去学习研究吗?即便文字背后有信息论和语言学,音乐涉及声学,图形则与光学有关。但是,从单独的作品里提炼这些技巧,是回报率合格的吗。

探索,从这里暂停。我告诉自己不需要去看这内容,更多地去思考。

然而,只做到了不追求更多信息,却不能做到更好地思考。甚至在排除信息摄入以后,脑袋长时间处于排空状态,本能地追寻填充物。

思考的机器,总要输入什么,才好进行运算吧。空空如也的数据库,写入多少运算规则,都没法运行。

是这样吗?我不知道。

假如我是一台AI,我应该不是创作型的。一台音乐AI会生成各种人类歌手的创作,乐此不疲。它会为每进一步的以假乱真而兴奋,知道自己离通过图灵测试更近一步。

或者说,我不想是创作型的。我更加贪心,希望自己可以是符号型的,输入规则后自动演绎逻辑,幻想自己能够表达所有推论,却无力从知识的海洋里独立捞出那条名为Sub(n,n,17)的鱼。

这多么地可笑,看不起音乐和它们的感性表达;却无力自建那个理性与逻辑的世界。

也许那群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开发者也这样困扰过。逻辑与规律是多么优美的性质,我们将它们编译进规则集创造的机器居然比不过那群“大力出奇迹”的。

别想着画新的图纸了,能根据现有的图纸搓一个让甲方满意的对象就很好了。我们应该用A I缩短工作的时间,然后享受A I为我们创作的音频、视频。

你看,你作为人对音乐的需求没有消失。你还是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听动听的音乐。你凭什么说,创作被A I取代后,音乐的意义消失了?

因为,音乐没有真正存在过?它的一切意义都是人赋予的,我们应该去追寻那些不被时间和区域限制的价值的事物。

这样又到了新的悖论,我们希望自己发现是规律而非巧合,有通用性和可重复性,但我们又清楚地知道,大一统是不存在的。

那么音乐A I的方向应该选哪个呢?输入所有乐理,让机器根据编译好的原理去生成音乐;还是不断更新音乐数据和参数,生成更通用、符合人类偏好的音乐?

知识的脉络之间有空隙,即使用最优策略也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完美组合,这时就需要一点点灵性,一点音乐或许能够启发思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2-2 15:23:52编辑过]


回到顶部